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12月19日> > 总第201744期 > C5 > 新闻内容
在困境中崛起 在逆境中前行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丁俊龙 来虹 通讯员 张俊文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年,我们是在困境中搞建设,在逆境中求发展。”2009年11月,科班出身、已从事煤矿多种管理岗位20余年、稳重果敢、实干创新的赵保明,在刚刚参与完成了科兴集团的组建工作后,走马上任游仙山煤业的当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全国煤炭行业经历“困境四年”的当口搞整合重组再建,可谓是滚石爬坡,举步维艰,需要配备一个作风过硬、敢当善为的好领导班子,需要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吃苦、能战斗、讲团结、讲奉献的凝心聚力队伍。赵保明上任后,狠抓班子建设,强化队伍管理,全矿干部职工提振信心,奋力作为。矿委会一班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矿井改扩建的四年里,没有节假日,不分白昼的工作,从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到矿井的改扩建;从许可证的取得,到矿井的准入验收;从建设资金缺口的解决,到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都亲力亲为,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严把每一个关口。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全矿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勒紧裤带加油干,齐心协力闯难关。凭着苦干加实干,在2014年3月,游仙山煤业改扩建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春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还没来得及喘气的游仙人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却又遭遇了煤炭市场“倒春寒”的侵袭,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困境四年再建、正要起步发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从困境中走出的游仙山煤业人,面对困难,逆境而上。2014年,企业在实际生产天数不足200天的时间里,生产原煤82万余吨,销售收入18509.49万元,在岗职工平均收入逼近5万元,一举扭转了煤市“倒春寒”对企业的冲击;2015年,销售煤炭达91万余吨,煤炭平均售价在高平市同类矿井中保持最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2016年,抢抓煤市“回暖向好”的发展机遇,提出并实施“1332”科学发展计划,实现了企业经济稳中向好的转变,目标效益走在了高平市同类矿井的前列;2017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顺利跨入省级现代化矿井行列。2014年以来,连续被高平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晋城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采煤方法改革先进单位,跻身山西省安全管理标准化二级矿井行列。在完善矿井装备系统和采煤方法的技术改造基础上,新建了生产调度楼、综合办公楼、职工食堂,装修了职工宿舍楼,重修了矿区通往曲辉线公路,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光鲜亮丽成绩的背后,是游仙山人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拼劲儿,是矿委会一班人作风过硬的硬劲儿和沉稳担当的稳劲儿,这种劲儿浸润进安全、科学发展的新时代理念统领和企业文化的领跑,造就了企业1+1大于2的加法效应。
 
夯基固本保安全
 
  煤炭市场形势越严峻,越要把安全工作抓细、做实。公司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头等大事来抓,严抓严管,警钟常鸣,真正做到思想不松、管理不懈,以稳定的安全形势为矿井逆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起各级各类12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责任;修改完善采、掘、机、运、通等45项安全操作规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切实把安全压力传递到了基层,安全责任落实到了个人。完善矿领导、科室包连队工作,加强关键系统、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和检查,做到了矿长在一线带班、科长在一线监督、队长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做到了排查无漏洞、无盲区、全整改。
  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坚持每日一题,每月一考;继续推行岗位操作“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职工技能比赛、安全生产大讨论等多种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全员安全思想和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四年共投入108万元用于员工的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和根本。公司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狠抓六项举措,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向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高端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推进。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对防治水、一通三防、顶板、机电、运输等各个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对各类记录、台账、报表、规程、措施、图纸等资料统一建档;坚持周二安全生产标准大检查,对检查评比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工资挂钩,做到了“细、实、严”。通过开展安全生产达标化活动,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机电设备本质化、运输大巷规范化、管线吊挂平直化、作业牌板统一化、安全监控实时化、作业环境整洁化”的“六化”标准。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四年里累计投入1626万元用于矿井的安全投入,构建起了安全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讯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的六大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矿井的抗灾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游仙山特色的科技兴安、科技兴矿之路。



 
管理创新添活力
 
  管理创新是激活企业的动力源泉。2014年,针对井下多变的地质条件和矿井的实际情况,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企业精神,克服了路线长,坡度大、横跨两个采区等诸多不利因素,仅用不足40天的时间完成了15106工作面向15201工作面的搬家工作,为原煤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针对15105综采工作面出现无炭柱的复杂地质构造,在毫无经验可取的前提下,果断决策,科学制定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大胆实施了硬过无炭柱,仅用40天的时间成功穿过了宽约50米,长约70余米的无炭柱,既保证了原煤产量,又积累了拓进经验。2015年,针对15201工作面老空侧突然来水增大、致使工作面无法组织生产、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遇到工作面坡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等情况,公司科学研判,采取变更回风顺槽、改进支护技术等多种措施稳步推进,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016年,紧紧抓住后半年煤炭形势向好的大好时机,合理变更采掘计划,科学组织生产作业。2017年,公司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完成了二采区三条大巷开拓1937米,喷浆1600米;完成了15207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切眼的掘进1943米;完成了15203至15207工作面的回撤及搬家工作,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衔接。面对井下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先后6次变更掘进工作面,科学组织生产作业。



 
精细管理创效益
 
  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销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严峻形势,公司以更加科学的管控措施和更加严细的手段,狠抓精细管理不松劲。在确保销售工作健康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煤炭销售价格委员会负责定价,分管领导全面负责,销售、储运人员具体落实,坚持不打招呼、不批条子,对待客户一视同仁,把集体决策和民主管理贯穿于销售工作全过程,形成了“全员参与管理,全面加强监管,全程阳光操作”的销售管理体系。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模式,在原有沫煤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开发了细沫煤和子芽两个品种,煤炭产品达到8个品种,为客户提供了高效服务和适销产品,满足了客户需求,实现了效益稳中有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公司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个主题,积极推进生产装备和工艺流程创新,采用前滚筒从煤壁中部进刀和间隙性割煤,用减少割煤机截齿等办法增大炭块量,以“少采”换“多块”,以“产量”换“质量”,提高煤炭质量和炭块率。针对沫煤价格下行力度加大,采取了一切能动举措,提高产块率,使产炭率由2014年的不足5%提高到了现在的12.2%。采用先进的无功自动补偿技术,有效抑制了矿井远距离供电的功率损耗,主提升机、主胶带输送机、主通风机、空压机采用了变频调速装置,累计可节约1.1万度电;井下临时排水点全部采用风动隔膜泵,不仅在安全上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且每年节约供电约6.75万度,节约资金20余万元。本着“能用旧的不领新的,能修复的不换新的,能自己维修的不去外面修”的原则,大力开展修旧利废、节能降耗活动,加大井下废旧物资回收力度,提高各项材料的复用率。还先后自制改进了阻车器、运输滑车、运输板车等设施设备。



 
以人为本促和谐
 
  公司以开展“五好”班子建设、加强党建工作为抓手,以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争创绿色矿山、推进企业文化为载体,以“应对困难危机、保障任务完成”为主题,营造出矿山团结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了职工提效能、求生存、保发展的生命活力,凝聚了和谐发展的正能量。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优、业务精的领导班子,是企业能否实现困境突围的关键。矿委班子成员紧扣发展主题和游矿实际,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健全公司议事制度,对一些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民主决策,对事关公司长远和全局的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重要目标,做到有分工、有统一、有检查、有考核。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倡导和深入践行“勤学习、善思考、勇创新、知实情、出实招、干实事、讲团结、守规矩、做表率”的要求,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领导干部主动深入职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矿井呈现出风气正、人心齐、安全稳、效益升的良好局面。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一座堡垒。公司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聚焦“四风”问题深刻剖析,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正职“五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制度、“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婚丧嫁娶宴请及企务党务公开等制度,自觉遵守传统节日“十严禁”及劳动纪律各项规定,做到了守纪律讲规矩,坚持好干部标准用人导向,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敬业奉献、廉洁干净的优秀党员,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企业经营形势越困难,越要关注民生。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连续四年投入大量的资金,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2014年,缴纳上半年医疗保险140余万元,为公司职工缴纳大病医疗互助金25400元,为130名女工缴纳特病保险2600元,最大努力地保障职工的生活福利;筹措资金40000余元,对公司的100余名困难职工进行了走访慰问,修建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职工更好地感受到企业的发展成果。2015年,投入630余万元为职工缴纳医疗、工伤、失业、大病医疗互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各类保险,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2016年,投入845万余元为职工缴纳了医疗、工伤、失业、大病医疗互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各类保险;先后进行了女职工专项体检、全员职业病防治体检,为广大女工邀请专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及时增加了女工卫生费;举办了新年专题文艺晚会,丰富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2017年,持续开展了“送温暖”活动,慰问困难职工15人,发放慰问品慰问金3900元;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组织开展了“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知识讲座,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提升职工的伙食品质,由职工原来的每人每天补助9.5元提高到了每人每天补助15元;投资15万元,修建了职工洗车房;为改善职工住宿条件,拟修建符合现代化矿井发展的职工公寓,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年底完成设计,明年可开工建设;举办了元旦文艺晚会、春季职工运动会,开展了女工健康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职工技能比武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内聚人心,外树形象,让职工享受到企业安全发展带来的红利和实惠。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公司突出“零事故”文化理念,以班组建设为突破口,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努力打造“三零六型”班组。即:以“职工零违章、岗位零隐患、班组零事故”为目标,创建全员学习型、岗位标准型、本质安全型、“五小”创新型、降本增效型、民主和谐型班组。按照“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高标准要求,科学明确地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责任体系,切实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同时,遵循“谁分管谁负责、谁主抓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以问责和惩处为抓手,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持续加强执行力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创建绿色矿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公司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完成了运煤道路洗轮池、供暖锅炉脱硫除尘脱销改造、职工澡堂用水以及磅房储煤棚等工程;对大碳筛分车间及废水处理改造工程进行了招投标工作,废水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大碳筛分车间工程已完成设计,即将开工建设。

  滚石上山凭内功,逆境前行靠拼搏。智慧勤劳、创业奋进的游仙山人,在煤炭行业的“四年困境”中勒紧裤腰带,完成了矿井改扩建工程;在煤市持续低靡中逆境前行,突出重围,谱写了煤炭人的创业奋进之歌。
  进入新时代,探出新路子,走好新征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奋进中的游仙山煤业将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现代化矿井,通过转型跨越,逐步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山西煤炭与安全生产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