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晋)“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为了盘活资源,激发管理动力,晋煤集团供电分公司在核心岗位推行交流管理,新思想、新方法,破解了安全长周期下员工思想麻痹的弊病,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招破题,满盘皆活。”供电分公司各项工作创新开展,努力为集团改革攻坚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所谓交流管理,就是相同岗位的管理人员,如变电站站长、某段线路班组长等人员之间,进行交换任职。通过交换交流,将成熟的经验植入新的“土壤”,丰富基层管理人员的现场经验、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把控能力。既有利于打破传统观念,摆脱“看惯了”、“说惯了”等习惯性违章行为,又增强班组的活力,实现凝聚团队力量和促进个人成长的“双赢”。两个月前,张向敏还是供电分公司段河35kV变电站站长,如今已经成为白沙35kV变电站的“当家人”。谈起两座变电站的不同,让他感触最深的竟然是男工和女工的区别。“段河变电站地理位置偏远,这里男员工相对较多,大家动手能力强,处理隐患效率高;而白沙变电站截然相反,因为女员工多,遭遇突发情况,整体响应速度受到制约。”面对这种状况,张向敏从提升员工素质入手,引入“人人都是培训师”的办法,要求人人准备课件,人人上讲台、讲案例、讲现场、讲排除隐患的办法。这种通过提升人员素质,阻断隐患产生的办法,正在成为白沙35kV变电站的新亮点。
长期以来,供电分公司在提升员工素质上,建立了全员参与、全覆盖培训、个性化辅导的培训机制,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选拔聘任优秀的基层兼职教师,夯实岗位基本技能培训,开展专题讲座、实用技术、应知应会、应急救援知识等专项训练,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结合实际,引申跨专业范围,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特殊人才、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常规性的工作创新地开展,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培训工作为例,我们准备了丰富的‘食材’,每个单位按需配置。但是如何配置,怎样配置才能切中要害?这就需要既有经验丰富,又明白自身不足的人员作出评价。人才流动恰恰具备这种功能。”供电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人员流动带来的是管理的变化,更是思想变化,安全行为的变化。
“蝴蝶效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八种效应之一。讲的是一件小事,引起连锁反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最后产生了预想不到的结果。供电分公司人才交换的开展,催促各项工作正在呈现新的变化和活力。安全关注从现场延伸到关注员工八小时之外,拓展到盲点、空白点和死角、安全检查覆盖制度、措施、规程是否落地生根,也包括干部作风转变、员工学习质量考察等情况、文明单位创建既包括严格的安全生产指标考核,也包括党支部个性化品牌创建等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