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8月22日> > 总第201729期 > C2 > 新闻内容
不竭活力彰显阳煤力量
新闻作者: 通讯员 裴丽锋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几年,从事煤炭行业的人们,或许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一幕:随着煤炭市场的疲软,煤矿生产经营“紧衣缩食”,煤机行业变得“食不果腹”,煤化工产业也是摸爬前行。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形势下,我们在集团公司,欣喜地看到了别样的幕景——
    新元公司3108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宽敞规整的巷道、自动化的综采设备、智能化的远程控制……这里,散发着“生产”活力。再看整个综采系统——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皮带运输机和液压支架协同作战,配合灵巧自如,自动进退架、升降架,自动伸缩、翻转,自动割煤、自动喷雾、自动运输,自动软化水,智能远程供配液,自动观测矿压,视频监测实时传输、数据远程采集分析、井上下网络语音通讯……彰显出巨大的科技力量。
  曾任新元公司综采三队队长,现任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赵小军就深有感触,“工作面实现自动化后,真是有了很大的变化,设备好管理了,产量也‘噌噌’上涨,最明显的是井下人员数量减少了,有些岗位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生产作业既高效又安全。”
 
力推自动化、信息化、
智能化开采方式
 
    目前,以采煤机为核心载体的综采自动化技术体系在集团公司得到进一步研究、实践和完善,渐渐“生根发芽”。
    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崔建军在今年5月8日召开的全国“煤矿智能化开采黄陵论坛”大会上就指出,阳煤集团综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成功推广应用,推动了阳泉矿区回采工艺的革命,井下现场作业方式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现场管理方式也由原先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安全生产得到保障,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综合成效显著。
    显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近5年来,集团公司依托科技创新,瞄准国内外新技术、新装备,在综采自动化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采购了电液控及自动化装备共计36套,先后对北京天玛、德国玛珂、郑州煤机、中国矿大、天津华宁等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与装备进行了推广使用和研究改进。截至目前,全集团55%以上的工作面实现了电液控及自动化采煤。
    正因集团公司在综采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山西省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攻关项目这一重担落在了集团公司身上。
 
科技创新之花处处开放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集团公司自然不负众望。
    且看:华越公司综采修理厂,生产场面好不“热闹”。机械加工轰隆作响,焊花飞舞弧光闪烁,“铁裁缝”们“织衣”正忙,整齐摆放的崭新设备更是夺人眼球——有华越公司自主生产的ZY4000/08/19D型电液控液压支架、ZYD4000/13/28D型端头支架;有华越创力生产的MG320/730-WD型电牵引采煤机,有忻通机械生产的SGZ764/400型刮板输送机……台台都是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攻关项目的核心设备。
    站在这些“自家孩子”面前,华越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郝铁栓也是自豪不已:“这些年,华越公司产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电液化发展方向,产品创新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自2014年11月拿到该项目后,我们与天地科技、北京天玛合作,不断探索、实践、研究,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自主研制出适应采高0.8米~1.6米的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目前已基本完成厂内调试,实现了采高在0.8米至1.6米的薄煤层的智能化开采。”
    从集团公司层面来看,该项目也是意义重大。其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攻克了工作面直线度协调控制、全工作面跟机自动化技术难题,全面实现了薄煤层的“顺槽集中控制、工作面无人操作”自动化开采,装备比现有同类产品生产能力提高30%以上。下一步,该项目除在阳煤集团应用外,还可推广至全国其他薄煤层矿区,有效解决薄煤层开采难题,对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有指导示范作用。
    当然,诸如此类的科技创新项目,在集团公司也是遍地开花——
    “阳泉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阳泉矿区高突矿井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突出煤层气相压裂瓦斯治理技术试验研究”等一大批科技项目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推动了煤炭安全生产的技术革命;“晋华炉的工业研发应用”项目打破了国外在水煤浆气化合成气热量回收技术上的垄断,建设了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炉高温合成气热回收示范工程,满足国家新的能源转换效率标准,为山西省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些科技创新项目,逐渐成为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品牌",为企业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
 
    回看这些成果的取得,并不偶然。近5年,集团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投入共204亿元,平均年度投入40.8亿元,旨在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
    ——将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树立“大企业、大科技”思想,承担了国家、省级以上九大科技攻关课题。其中煤炭瓦斯治理及利用方面有山西省重大专项《高产高效工作面煤层气(瓦斯)地面抽采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山西重点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示范工程》;煤化工方面主要课题有《适合山西高灰熔点及低质煤大规模粉煤气化技术开发与工业示范》等七项,共完成行业、省、市级科技成果项目鉴定100项,获得国际领先水平5项,国际先进水平41项,国内领先水平28项,国内先进水平24项,省内领先水平2项。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初具规模,运行规范。全力推进“四个一”创新体系建设,即构建“一套创新组织体系”、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一套创新评价体系”,力争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创新氛围。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4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内知名科研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合作课题上百项,同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及技术交流,对煤炭、煤化工产业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专题座谈、交流,形成了产、学、研联合的良好模式。
    如此全员科技创新氛围,正是集团公司发展前行的不竭活力,更是企业走向未来的巨大推力。
    看,如今的阳煤,活力气息十足。笔直的铁轨上,一列列装满煤炭的列车奔向远方;宽敞的园区内,现代化的作业流程输送出源源不断的产品;“忙碌”着的干部职工,个个精神抖擞,展示着这个企业蓬勃的朝气……阳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中充满能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山西煤炭与安全生产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